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醒悟:我們需要覺醒者的能量(四)

一段期間,在另一個角落再度發出一道強烈光茫,地球上再度出現一位醒悟者。覺醒者2號一樣散發慈愛能量,走向植物身旁。跟植物做了連結後,不躊躇地朝向離他們最近的人類走去。走到人類跟前時,其中一位人類也希望向前移動,不僅無法移動步伐,還雙腿發軟,倒下不起。

另一個方向的1號覺醒者、地球、水資源、其他人類,則企圖恢復動物能量。一旁的動物只要看到覺醒者帶領凡夫人類有任何動靜,咆哮地更大聲與往後退,並無力氣地說:「好恐怖!好恐怖!」

跟隨1號覺醒者身旁的水源,有些抱怨地說:「你為何不修煉成一位完全覺悟者,只是一位半覺悟者呢?」流水是有一點抱怨,心裡還是認為:「有一點點醒悟,總比完全沒醒悟好。」因此仍然緊跟他的身旁。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醒悟:我們需要覺醒者的能量(三)

地球完全失去生命能量後,活躍於她身上的動物,情況依然好不到那。動物緊緊畏縮軀體,不停顫抖。河川雖然如同往常繼續流動,垂危生命,卻為自己無法提供生存地球上的各類有情、無情潔淨資源,而感到無耐。植物,樹蔭依然存在,它的生命力也由於長期以來,不是水資源過度充裕,就是完全得不到水源的滋潤,逐漸褪去。自傲、自負的人類,不是完全動彈不得,即是想要前進但不能隨心所欲。
光陰分分秒秒流動著,動物開始嚎咆、哭嘯。看到這般情景的地球,淚水不襟淌了下來,企圖向前再度保護她的子民。由於經過千般摧殘的軀體已經呈現僵硬,而心有餘、力不足,僅能滯留原點。

奇蹟地,忽然間從一個角落射發一道光茫,原來一位覺醒者出現了。地球興奮地接收了覺醒者慈愛的光,慢慢地恢復機能,一步步緩慢地靠近牠。動物、植物、水資源亦開始甦醒。人類有一部分想要向覺醒者方位走過,似乎無法動彈。覺醒者環望四周,在水資源陪伴下,一起與地球能量做了連結。結合力量帶領其中一部分人類、植物恢復光彩;但是,仍然無法提供他們恢復完全能量;全體能量無法復原情形,大家祗能原點停留。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醒悟:我們需要覺醒者的能量(二)

地球完全失去生命能量後,活躍於她身上的動物,情況依然好不到那。動物緊緊畏縮軀體,不停顫抖。河川雖然如同往常繼續流動,垂危生命,卻為自己無法提供生存地球上的各類有情、無情潔淨資源,而感到無耐。植物,樹蔭依然存在,它的生命力也由於長期以來,不是水資源過度充裕,就是完全得不到水源的滋潤,逐漸褪去。自傲、自負的人類,不是完全動彈不得,即是想要前進但不能隨心所欲。
光陰分分秒秒流動著,動物開始嚎咆、哭嘯。看到這般情景的地球,淚水不襟淌了下來,企圖向前再度保護她的子民。由於經過千般摧殘的軀體已經呈現僵硬,而心有餘、力不足,僅能滯留原點。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醒悟:我們需要覺醒者的能量(一)

距離人類雲端科技文明大約40至50億年前,宇宙間產生一顆巨大行星;隨後一些有情、無情生命先後移民、投入她的懷抱,從此科學家將她命名為地球。

一顆充滿了朝氣、洋溢、熱情行星剛誕生時,與剛從母胎誕生的幼兒一樣,天真、無邪、純真能量,只想著長大後如何貢獻自己能量,給予需求者。春去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忽然間,不知從那顆星球移民來的動物,快樂、活躍於地球裡。陸續地,植物、河川等資源也出現了。牠們依舊無憂無慮地依畏她而生存。
好景不長,一位所謂萬物之靈的人類,尋找到了這片最適合他們/她們居住的淨土;在相互耳語之下,許多人類蜂湧般地來到她的懷抱。這群自認地球主要靈魂的人類,創造了他們生活、戰備等所需物資,包括電力、核能、飛機等的科學產品;為了滿足他們的私欲,不顧其它動物、植物、河川等先進的利益,展開了一連串獵捕與開發大動作。遭到長期間被蹂躪、摧殘的地球,朝氣光彩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地球依然環顧行走在她身體上的這群有情、無情子民。然而,她體力不再和往昔一樣健壯,為了活動於身上的子民們,仍然奮力支撐已經疲憊、生病的軀體。經過一翻艱辛撐持,最後還是趴倒了。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覺醒的火花:誰來關心我們生存利益?(二)

覺醒的火花:誰來關心我們生存利益?(二)
原來男人做出保護女人的本能動作,心裡顫抖著,緊緊依畏在地球母親身旁。三位人類的姿態,母親看在心裡,不發出任何聲音、淚水繼續淌出,而靠進河川。

在他們靠進河川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女人。這女人看看他們,2號男人也看看這女人,而轉變方向,朝著這位女人方向而來。女人不管他們,只是走到植物身旁。當她看到植物後,眼淚不襟流下。她無能為力,只有流淚和傷心。2號男人隨著他的欲望-希望獲得女人-靠近。她則對他感到厭惡、不管他,只關照著植物的狀況。

來到河川的地球、1號男、女,則蹲下來,撫愛、關懷著河川,尤其女人更使用各種方法,希望讓河川恢復朝氣。任憑他們的努力,河川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

忽然地,一位覺醒者來到了地球,環視著地球各種情形後,他走向植物和2號女人身旁。

在河川身邊的男人,看到覺醒者,躊躇一下,站了起來,朝著覺醒者方向走去。

覺醒者、2號女人、1號男人,圍繞在植物旁邊,覺醒者以覺醒能量,其它2人以愛的力量,散發到植物身上。慢慢地,植物再次流出眼淚,它終於重新活過來了。

當他們一群能量朝向2號男人時,他的身體彎曲、彎曲、再彎曲,最後趴倒在地面上。覺醒者彎下身體,撫摸著他。他睜開眼睛,環繞身邊的一切;通過一股集體發出的愛,他慢慢地站起來。在覺醒者帶領下,朝向地球、1號女人、河川那裡走去。

覺醒者等一群萬物能量靠向他們時,河川終於能夠張開雙眼,並微微一笑,有氣無力地在群體扶持下,站了起來,再次回到植物身邊。隨著適當水分及群體愛的能量光芒照耀,植物帶著一份喜悅迎接他們的到來。

1號男人轉向趴在植物底下微喘氣息的動物,蹲了下去,試圖抱住牠,讓牠站起來。動物有所畏懼的推開他的手,不讓他靠近。覺醒者,示意要2號男人也一起和1號男人做出同樣動作,但他畏懼著、緊縮著身體,不敢向前、面向動物。許多堅持、縮頭後,2號男人終於走到動物身邊,跪了下來。

一位覺醒者的能量,可以照量垂危生命;齊聚宇宙全體愛的能量,臨近毀壞的世界,將會恢復;地球母親將會收乾悲愍淚水,重新用愛的笑容擁抱著萬物。

覺醒的火花:誰來關心我們生存利益?(一)


覺醒的火花:誰來關心我們生存利益?(一)

地球,一座人類、動物、植物、河川等萬物共同賴以生存的星球,從混沌以來就保護著投進她懷抱裡的萬物。她慈愛、關注萬物的心靈,就像一位母親訶護兒女一樣。

有一天,不知從光音天或上帝創造而來的一位男人和女人,來到了這座地球。她對他們二人的心情,還是和其它早已經在她襁褓中的生命一樣。一天,地球母親哭泣了,她環顧萬物:懷抱中的兩位人類,依舊追求他們響往的物質生活。其它河川、植物、動物等的生物、卻已經奄奄一息了。

河川告訴地球說:地球母親啊!我和過去一樣流著!流著!但是,我已經是一條死寂的河流了,我的心靈不再像過去那個潔淨。來到這裡的那些所謂萬物之靈的人類,只會享用我,不知道維護我的乾淨,以創造健康、純淨的細胞。

植物也說:母親啊!我快沒有呼吸了!人類只知道砍伐我,製造他們日常生活所需,而不知道保護我、培育我。同時,隨著河川內的水遭到污染,和我的同胞逐漸減少的當下,我不是因為乾汗缺水灌溉,就是水資源太多導致土石流、山崩等情況,我的生命是朝夕難保。

地球母親看看動物,只看到牠們一語不發。靜靜等待死亡來臨一樣蹲伏在已不成蔭的枯樹底下。母親只能淌著淚水默默地走向河川。

在其它非人類向地球訴說自己境域的同時,女人慢慢地走向母親,擁進地球母親懷抱,並示意男人也過來。男人猶豫一會,終於逐漸移動腳步朝著地球母親懷抱前進。

突然間。另一位男人出現,原始那位女人看看剛出現的男人,最初那位男人也看看那男人,隨即把女人的頭壓下,不讓她看到另位男人。那位男人則睜大眼睛、伸長了手臂,希望靠近他們。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從虹光身談火光三昧

雪洞(Cave In The Snow)裡說到,西藏修行者一種最高成就的「虹光身」。虹光身(藏文Jalü,Jalus,'ja' lus,英語使用Rainbow body),是一位修行者在往生之後,他會隨著時間消逝,他殘留下的色身,沒有立刻腐爛,仍然維持生前那種美好、莊嚴相貌,之後便隨著時間消逝,肉身逐漸地變小,這個一個停留階段,稱為「淨光」。一直到最後,這位往生的行者整個色身完全都消滅,只有剩下指甲和頭髪。這即是所謂的「虹光身」。

在西藏,它屬於修行者一項非常高的精神層次修行境界。或許,這種修行方式有些可能融合西藏苯教修行方法。不過,能夠完成此種高層次修行境界,需要在修練上曾經下過一番功夫。仍然值得讚歎。根據Vicki的評論,虹光身修行境地,假如缺少許多見證人,和詳細事實記錄,可能很容易被斥責為怪力亂神。然而,如果我們從佛陀時代一些弟子入涅槃的事蹟與經典記載,一位修行者能夠利用自己的修行能力,在死後運用「虹光身來處理自己的色身並不是不可能的。只是經典裡面通常是透過「火光三昧」,火化自己的肉體。

火光三昧」,翻譯自梵語的agni-dhātu-samādhi。dhātu一般譯為「界」,因此火光三昧又稱為火界三昧。它是一種從修行者自己身上發山火燄的禪定。如阿含經裡,比丘瓢陀,面見佛陀順便請求佛陀允許他入滅,在佛陀應允後,展現和種神變,以及進入「火光三昧」,火化自己的身體,隨著入滅而且沒有遺留任何色身。而律典中也說,有一位居士婦,因為經常被她先生打,她無法忍受家庭暴力之下,離家出走。印度婦女,無論古代或現代,一直都被父權社會所壓抑、貶視,婦女離開家庭,可能無法獨自生活。奠基這種處境,她遇到一位比丘,因此和這位修行者一起遊走在街道中。她的丈夫得知此事,認為是比丘拐誘太太離家出走。因而毒打他幾近死亡邊緣。比丘知道自己已經身受重傷,不可能存活。所以收拾、整理好衣缽之後,同樣採取火光三昧,燃燒身軀而進入涅槃。此外,佛陀入涅槃在火化期間,人們拿手炬要火化他的身體時,無論使用何種方式,也是不能點燃。佛陀最後還是自己從胸中燃火,也就是佛陀一樣進入火光三昧,火化自己的色身。可見,西藏佛教行者,能夠讓自己身肉身生起變化,到淨光身,乃至虹光身。這都是可能的。只要我們能夠遵循一切佛陀指示去做,生時可以獲得身心的寧靜、淨化。死亡時,也能夠不和活著的人爭地浪費處理身後事的金錢與時間。多麼美妙的事。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你,關心、疼惜過你的呼吸嗎?

呼吸和生命是一體的,人類、動物仰賴著呼吸的存活而生存。醫院急救的病人醫生、護士也要為他們掛上氧氣罩,以確保病人不會因為缺乏氧氣,不能呼吸而死亡。然而在日常生活裡,它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的時候,我們曾經關心、疼惜過這個維擊我們生存的無形無狀的物質嗎?
曾經和一位朋友交談過程,他告訴我:他從來不曾注意過自己的呼吸,似乎也沒有好好的呼吸過。聽後,覺得很訝異:我有沒有聽錯?未曾好好呼吸過,不曾注意過自己的呼吸?那麼,我們身體最貼切的呼吸都沒有辦法關注它、疼惜它,如何能夠真正關注、疼愛周遭的人、事、物?
佛陀曾經問弟,人命的長久。許多弟子都依據自己思考到的回答。佛陀都回答不對。最後,有一位弟子說:人命在呼吸間。佛陀聽後很滿意地回應:你是對的。呼吸,許多瑜伽士會使用丹田吐納法修練禪定,佛教裡也有安那般那念的數息法及觀息法。他們的目的無非希望藉由呼吸讓自己身體充滿能量,佛陀教導的安般念目的也希望訓練我們的專注力,進而體驗生命、宇宙萬物的沒有恆常性,再理解無我的自然性。只是,我們平常好像都被一些外境左右,讓自己的心念隨著在塵境飛揚,而一但靜下來以後,整個內心開始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結果忽略了與自己最密切的呼吸,及至週遭環境的親友。如此,我們幾乎是隨著外在環境的好壞而生起喜、怒、哀、樂,無形中也迫使自己的生活如同幽魂一般。身心可能因為無所適從、依賴而產生疲累,各種文明的憂、燥等疾病,隨緊而至。
呼吸雖然我們未曾見過它的形狀,藉由從鼻端的地方,看著它的進出、長短、快慢,並去體驗它存在的感覺,重新去疼惜它、感覺它。我們的身、心、靈,亦會隨之趨向寧靜、安詳的。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女身成佛?

丹津葩默Tenzin Palmo)第1位到Dharamasara出家的西方女性,經過10多年的修行生活以後,發願生世以女身成佛。她的思潮,不僅帶給西方人們的一份震憾,也給亞洲的佛教徒們對她生起一份崇高敬意。
女性從古至今,即一直被父權社會的偏見所歧視、壓抑,使得女性無法開顯出內在的佛性。佛教裡面,各經典記載,一致地觀點是女身不能成就佛道。如果一位女性希望證成佛道,她必根變。換言之,即是女根轉成男根。不過,這種根變的可能性,從現在醫學角度,可以去做變性手術。只是這種利用醫學儀器的科技轉變成男身,又有些違背自然地緣起法。因此,佛經講的轉女身成男身,是透過修行的力量而轉根。像8歲的龍女能夠自在地女身轉化成男身,再從男身轉女生。目前的我們,還沒有達這種程度,便不能理解她是女何自成的。但是,透過龍女最後還是願意以女身修行成佛來看,女身成佛是可能的。因為兩性的佛性平等,只是我們忽略了它。加上,長期以來,父權體制下的社會,女性被描述的一文不值,結果,女性自信心長期這種他者的暴力之下,開始往下滑,無形中也貶抑了自己。
丹津葩默,能夠以一位女身,發起一份慈悲願力,這份勇氣,鼓舞了許許多多的女性。以一位女性佛教徒來說,長期受到文化的熏習,每次迴向,總會生生世世不受女身。然而,一位西方阿尼,能夠親身經驗女性劣等生命後,沒有因此而受到打擊,而是更充滿了對佛菩薩的信心,以及生生世世轉生為女人之身,追隨佛陀的步伐前進,直到成就佛道,她的那份毅力和悲心,是足以成為當代乃至往後的我們作為一項典範。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志業或事業?

當代台灣佛教呈現一片熱鬧景象,從文化、教、社會福利等應有盡有。而且,開辦這些志業的單位,不限於台灣本地的漢傳佛教,從世界各地蜂湧而來的藏傳、南傳等團體,也一同加耕耘行列。如此,促使台灣佛教展現了過去歷史裡從未有過的新氣象。
有這麼多的佛教團體,願意投入佛教志業領域,是一種可喜可賀的。可喜地是佛教人士不再像往昔退隱林下水邊的羅漢姿態,反而重視走向人群、關懷社會的入世佛教。可賀地是每個佛教單位都願意為擔負如來家業盡一己之力,以讓正法得以綿延流長。然而,在投入志業之餘,似乎需要思考:何謂志業?志業職業事業有何差異,以免自己的發心與世俗間的名利等同,或墮入世間法裡。人間佛教倡使者太虛大師,曾經指出志業和事業兩者之間的區別。他說:「則應知職業志業之分是也。學者、志業也,從吾志之所好,以趨踐佛之淑吾身,善吾心,增進吾之德性,達到吾之樂地者也。故應以三皈之信,五戒、十善、六度、四攝之行為柢,而毫忽不得藉此形儀名稱以為謀一家一身之生活計者。而職業、則於或家、或國、或社會、或世界,隨其勢位之所宜,才力之所能,任一工,操一勞,用與人眾交易其利,以資一身一家之生活者也。此因吾身藉家親國民之互助,方得生養存活,故吾應有以酬其益報其惠焉。否則、吾身於世即有所損,既增他人之累,亦加自己之負,墮落不免,勝進奚冀!故學佛之道,即是完成人格之道:第一、須盡職業以報他人──父母、師友、以及社會──資吾生命之恩。第二、乃勤志業,以淨自心進吾佛性之德。必如是、佛乃人人可學,必如是、人乃真真學佛。何則?世間資生事業,皆與佛法不違背故;學佛應自利利他故;累人負己,是無業流氓故;寄生偷活,是邪命故;巧取坐收,是盜行故。由是觀之,出家者有出家者之家務事業,即所謂「宏法為家務,利生是事業」也。在家人有在家人之家務事業,即「仕農工商,各操一贍身養家利國益群之業」也。否則、即為世之負債人,更何能成就佛法中超世之志業哉?」(《太虛大師全書》精第18冊,p.18p55 ~ p.18p57)
在佛教大融爐的台灣佛教,各團體如何能夠禀持自利利的志業精神,而不讓初發心的志業轉化成世俗職業,應是吾人之一大考驗。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素食主義:讀人類真的應該吃素嗎?

素食主義,在台灣社會幾乎成為宗教信仰者的代名詞。最明顯與被民眾貼上標籤的宗教團體是佛教。它的傳統歷史淵源來自古代梁朝武帝的<斷酒肉文>,武帝不僅自己本身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並規定僧尼一定要吃素。從此,漢傳佛教素食代代相傳地延續著。因此,早期只要提到素食,通常會想到佛教。
然而,台灣社會真正大力倡導素食文化者,並非佛教而是一貫道。大約80年(民國75年)代左右一貫道親全台各地開創素食店,以便利所有道親;結果成為今日台灣各地素食餐館林立各大街小巷;同時也利益其他素食主義者。一貫道親能夠帶動素食原因是:因為一貫道親有一項「清口」儀式,只要加入一貫道的道友必需清口,亦即一定要素食;這點素食主義比佛較提倡的更徹底。在家佛教徒歸依後,雖然必須遵守五項基本規則(即: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並沒有強調一定要吃素。此即為何我認為一貫道的素食主義來得積極的原因。
近幾年來,由於大自然環境遭受破壞,人們積極提倡環保理念,其中更有團體提倡「吃素環保、救地球」運動。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佛教單位宣傳的口號;不過,如果仔細去看廣告內容,它並非是一個佛教團體的行銷。
素食文化經過各方人士努力倡導及製造出各種色香味俱全的素食菜單後,廣受社會好評,常常各地大小餐館裡,會看到一些擠滿人潮的素食饕客,他們也不是全部都素食主義者,祗因素食精緻料理並不輸一般菜肴。
關於素食文化正流行於全球之際,人類是否必須完全是素食主義,才能符合健康原則。我本人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但這已經是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至於素食對身體意義如何?回答這問題可以說是,如人食水,冷暖自知。民主時代,每個人可以擁有不同意見和看法,每位科學家與研究者同樣可以提出不同觀點。最後抉擇自己是否成為一位素食主義者,仍然在自己。

http://adf.ly/8dbDN
《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 PanSci 泛科學網
人類真的應該吃素嗎?
撰文者:Alfredego
這篇文章是朱家安針對《加里尤樂夫斯基充斥謬誤的素食演講.上》一文之補述。朱家安的文章只討論了演講前半部。在後半部,加里尤樂夫斯基補充另外兩個我們應該接受純素(veganism)的理由︰

1.人類天生就是草食動物,因此現代飲食違反我們的天性。
2.這種違反天性的飲食方式,是許多現代主要疾病的原因。

從(1)到(2),加里的策略顯而易見︰先指出從動物源攝取營養並非人類天性,所以即使我們接受純素,也不會有任何壞處,因為那才是我們原來的生活方式,並且還能藉此避免動物源營養導致的各種疾病。因此,若想要有自然而健康的生活,我們應該接受全素食飲食。

對消化系統和牙齒的推論謬誤
無法排除人類是雜食動物的可能

首先,讓我們考慮支持純素的第一個理由:人類天生草食。在演講中(27:03),加里提出了許多人類構造上和其他草食動物相似、肉食動物相異的地方,藉此主張人類天生是草食動物。這種推論似乎言之有理,但他舉出的那些證據是否是事實呢?在我看來,加里論點的第一個缺陷,在於未將雜食列入考量,雖然他好幾次提到「雜食性」這字眼,但是我不認為他的討論給予這種飲食方式足夠嚴肅的對待。

加里舉了許多人類與草食性動物例相似的例子,然而,就算這些例子足以證明人類並非肉食,仍無法排除人類的雜食可能。畢竟,若人類是雜食性動物,當然會有一些生理構造幫助我們攝取植物源營養。因此我們必須問:在演講中,加里對人類與其他草食動物生理結構的描述是否正確?以及綜合這些描述之後,我們能否排除人類的雜食可能?
首先,加里討論不同動物的腸子長度(27:13)。他主張人類腸道和草食動物差不多長,並比肉食動物長得多。但若考慮那些常見的草食動物,也許我們會發覺我們和牠們的相似也僅只於此。舉例來說,典型的草食動物如牛和羊都有好幾個胃並且還會反芻。如果人類在演化的道路上一直是草食動物,為何我們空有長腸子,而沒有這類用於消化植物的特化構造與習性?


再來,加里主張人類和其它草食動物都藉流汗調節體溫,而肉食動物則否(28:12)。然而,汗腺事實上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雖然流汗的跡象在某些動物上不明顯,但是哺乳動物所具有的汗腺還是會正常的發揮調節體溫的功能。舉例來說,一個常見的迷思是狗不流汗,但這不是事實。

在體溫調節之後,加里提到有人可能會主張人類有犬齒因此是肉食(28:40),並反駁說,大部份的草食動物也都有犬齒,接著就討論關於我們上下顎咬合的方式。然而,他在這裡的論證到底長怎樣?就我的理解,他設想的對象可能是一個三段論:

1.只有肉食動物有犬齒。
2.人有犬齒。
3.所以人屬於肉食動物。

接著他說大部份的草食動物也都有犬齒,因此(1)不為真。但若你真的觀察了各種動物的牙齒,你會發現問題癥結不是犬齒的存在與否,而是形狀。加里主張我們人類的牙齒如同草食動物一樣寬短鈍平。好吧,如果你比較的基準是霸王龍,那我可以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你可以參考「Ox Skull」和「Chimpanzee Skull」這兩種圖片,然後比較一下,看看我們人的牙齒到底是比較像草食性的牛,還是雜食性的黑猩猩。對我來說毫無疑問的是後者。事實上在靈長類中,人類擁有的是退化的犬齒,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像大猩猩那樣,走在草食性的道路上。

我們必須注意,我們的祖先擁有其他動物缺乏的用火能力。這表示我們可以加熱食物來改變它們的性質。比起生肉,料理過的肉較為柔軟,所以也許這是其中一個理由來解釋我們為何會有相對於黑猩猩和矮黑猩猩較為退化的犬齒。另外一個可能的理由,是人類使用武器的能力,這讓我們不需要像其他掠食者一樣仰賴尖牙利爪殺死獵物。這也可以銜接上加里對於爪子的主張,他說只有肉食性和雜食性動物才有爪子(28:20)。這是另一個明顯的問題,人類,或是說所有靈長類的指甲都可以肩負爪子的任務。被黑猩猩殺死的獵物應該會同意爪子和指甲一樣具有殺傷力,如果你不相信,請看看「Violent chimpanzee attack – Planet Earth – BBC wildlife」這個紀錄黑猩猩獵殺捕食其他黑猩猩的影片。對了,在這影片中,你可以看到牠們吃肉的時候上下顎的咬合方式—咀嚼和磨碎食物,如同人類一樣。而加里卻主張這是草食動物獨有的進食方式(28:59)?又一個錯誤的說法。

總的來說,我認為加里對人類的描寫無法排除人類天生是雜食性動物的可能。而且他的許多描述是錯的。並且,基於他對於猩猩和矮黑猩猩這兩種演化上和我們人類最接近的雜食性動物隻字未提,我認為他有避重就輕的嫌疑。至少,考慮加里提到的那些特徵,若你同意黑猩猩是雜食性,你大概很難相信人會是天生草食。

對吃生肉的推論謬誤
沒有考量到飲食文化差異和烹飪技術的成因

接著,加里提出了兩個課題給他的聽眾(29:26)。第一個是要求那些主張人類會吃肉的人去獵一隻松鼠,然後整隻生吃。第二,把一個兩歲的孩子和蘋果和兔子放在一起,然後看看孩子會邊吃蘋果邊和兔子玩,還是邊吃兔子邊和蘋果玩。雖然我個人實在認為這些和我們的討論沒什麼直接關係,但從上下文來說,加里似乎想藉這兩個不太可能被完成的課題來支援他接下來的主張:人類不具有肉食渴望或肉食本能。
我個人來說,我看不出這個企圖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在加里的第一個課題中,他要求聽眾去獵松鼠並生吃。這背後的思路似乎是這樣的:你說你是個肉食動物?很好啊。只是如果你是肉食動物,為啥你連一隻松鼠都追不到?為啥你不敢生吃整隻松鼠感到噁心?其他肉食動物不是都生吃獵物嗎?你如果這些都辦不到,你還堅持你天生就要吃肉嗎?
但是我想敏感的聽眾都可以察覺,加里在這個課題中所要求禁用的工具、策略和烹調,正是人類肉食渴望的表現。我們都聽過黑猩猩會用樹枝把白蟻從蟻巢裡「釣」出來吃。那麼我想我們可以合理的主張,因為牠們有對動物源營養的需求所以讓黑猩猩「發明」出了這種技術或是工具來讓他們彌補生理上(和食蟻獸相比)的不足。同理,人類發展出長矛、弓箭、魚叉、拌足索、陷阱、偽裝技術等工具與技術一方面展示出了人類肉食渴望影響下的創造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人類獵物的多樣性。正是依賴工具與策略而非生理結構,人類才能擁有如此多的獵物種類。另一方面,我們該如何解釋我們對於生食松鼠的厭惡感呢?請大家注意,加里是在美國的大學中演講,我想要是這個訴諸噁心感的論點有任何效果,那也是基於西方飲食文化的侷限。很幸運地,身為一個華人,受我的文化影響,我瞭解人的吃食範圍有多廣泛。以及,我們發展出多少不同的烹飪技術來應對這我們四周的無數食材。所以,對我來說「生食」或是「松鼠」這種關鍵字並未讓我在感覺上產生任何不適。我想人類各種飲食文化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被其他文化所理解的食材與烹飪技術,從貓狗、鼠類、到各式昆蟲。(其實我一直認為受肉食渴望的影響,人類會吃掉他們能吃的任何動物。)但排除了我們個人文化背景的因素後,我們真的能夠理性的論證某種食材不該吃或是不該如何吃嗎?我認為很難。(當然,唯一一個例外可能是食人。)
在小朋友吃蘋果啃兔子的議題中,我認為加里想推的論點,應該是現代人對於動物源營養的愛好是後天養成的。畢竟我們都承認兩歲小孩會吃蘋果而不是把兔子殺了啃兔腿不是?我認為他想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商業陰謀論:我們從小被灌輸了「均衡飲食」錯誤觀念,我們會攝取動物源營養只是商人藉此從中牟利的手段,這既不道德也不健康。證據就是一來我們不具有肉食的生理結構、心理上排斥生食,二來我們的幼童也未展現出肉食渴望。而我們違反自然攝取動物源營養的結果就是各種疾病。

對渴望動物營養的動機推論謬誤
追求高熱量的肉食營養反而是人類的演化優勢
然而,人類渴求動物源營養的歷史其實源遠流長。舉例來說,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乃伊「冰人奧茲」腹中就存有兩種不同的肉類。以畜牧史觀之,世界各地的人類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就各自馴化了不同的動物。另外還有許多的證據顯示我們更古老的祖先會吃肉吸骨髓。如果我們攝取動物源營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業陰謀還來不及興起的原始人時代,我們們似乎更應該接受人類天生就有這種需求的說法,因為,根據這些歷史證據,攝取動物源食品這件事不是商人亂掰,現代文明只是追隨我們祖先的喜好。
接著,加里主張現代社會的雜食習慣與人類演化無關(33:38)。以他所言「所以我們要生產大量數十億陸地動物。請注意,這與上帝無關,這與演化無關,這是一個企業。」我在前面已經舉出一些例子談到我們的祖先在許久以前就開始吃肉吸骨髓和畜牧。我想這足以表示人類攝取動物源營養的行為乃是歷史文化的一部份,而不是甚麼「創造需求」陰謀下的結果。
但是我想談一下人類的肉食渴望在演化的過程中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優勢。與其說肉食渴望,不如該說是追求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富含脂肪、蛋白質、或是糖分的食物往往是人類的最愛。對我們的祖先來說,也就是肉類和甜味水果。高熱量食物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吃下一大堆食物就能滿足我們所需,也能夠減少我們花在進食的時間。舉例來說吧,成年雄性大猩猩一天需要吃掉約18公斤的食物,大部份是水果和葉子,花掉30%左右的時間進食。如果我們人類一天也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吃飯,那我們可以花在其他有意義活動的時間就少了,這對人類社會發展來說不是好事。同樣的,我們在野地裡有高熱量食物愛好的祖先一樣具有演化優勢,有效率的進食習慣,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應付其它活動。以趨勢來說,人類社會從遠古到現代,似乎一直試著確保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我們以農業和畜牧代替採集狩獵這種不穩定的方式。我們一直追求更甜的水果或是更肥美多汁的肉,所以我們現在有許多的品種來滿足人類品味。這恰恰和加里的主張相反︰人類的肉食渴望帶給我們演化優勢並且最終創造出了現代世界的飲食方式,而不是倒過來。


對疾病來自肉食的推論謬誤
無法證明動物性營養和癌症之間有絕對因果關係

接著,加里談到動物性蛋白質(35:43),並且主張這是我們人類患上癌症的主要原因。首先,這裡同樣的論調又提到人類不適合動物源營養。讓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愛斯基摩人,或者依努特人。因為極地環境的緣故,這些人的飲食幾乎都是魚、肉和脂肪。但是在接受現代飲食之前,他們並未受文明病所苦。幾乎純肉食的依努特人,在一百多年前的人類學家眼中,是相當健康的民族。(兩千年左右的加拿大政府統計發現依努特人平均壽命比加拿大人少了十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大部分是意外死亡。畢竟極地仍然是相當嚴酷的環境。)所以,如果我們的身體如加里所宣稱的那麼不適於吸收動物源營養,我不知道我們該如何解釋依努特人幾乎只吃肉但是能免於癌症和骨質疏鬆等各種文明病。在(37:23)時,加里提到了醫學報告。他說如果有人拿出一份科學研究主張人類需要動物源營養,他可以拿出兩份研究來主張動物源營養會導致各種癌症和主要疾病。但是他接著(38:01)說:「但我們都知道醫學報告可被動手腳」。在這我只想問:你前面談了一堆關於人類與疾病的研究,而你現在卻又說這些東西都不可信?你是在玩我嗎?

加里提到許多他的朋友和親人死於癌症(38:19),而他主張動物源營養乃是導致他們生病的原因。然而,我們對他提到的那些人的飲食習慣一無所知。我完全可以接受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和油脂而有心臟病和高血壓,但這一定是因為吃了一大堆肉嗎?也許是因為他的朋友們都酗威士忌、巧克力或是甜甜圈啊。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不清晰的個人經驗如何能夠說服理性的聽眾。

(39:44)關於起司和其它乳品的慷慨激昂演講。質疑如果我們可以從動物源營養中攝取足夠營養,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如此多的維他命和鈣質錠劑?加里主張動物性蛋白讓我們的鈣質流失,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依賴鈣錠補充鈣質。同樣的,他仍然得告訴我為什麼整天吃肉的依努特原住民不需要這些。同時,我的朋友也沒有人需要鈣錠或是其他維他命補充。我所認識的人中,除了某些長輩之外,沒有人患上骨質疏鬆症。我想這主因在於骨質疏鬆症原則上是一種老年病。換句話說,那是現代社會人類壽命增加的自然結果,是老化身體機能退化的徵狀。(你不需要告訴我有多少年輕人也有骨質疏鬆症或是其他素食者信誓旦旦肉食帶給人類疾病的案例。「我感覺」那些報告都不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醫學報告很容易被動手腳」。如果你覺得我的這種說法武斷又不負責任。我得說這正是加里在談到疾病與飲食之間關係的語調。而且如你所見,如果我也採取這種方式來陳述我的意見,那麼對話也就無法成立了。我希望大家注意到加里在這理性討論的場合採取了多不具建設性的態度。)

以上是我對加里後半場演說的想法。之後關於素食產品的介紹和牧場工作人員如何去虐待乳牛的部份我沒有任何意見。總結:我認為加里在演講後半段所採取的論述策略和舉出的案例無法支持他的主張。雖然我不見得完全反對加里在演講前半部的意見,但是在演講下半部的表現實在無法讓我覺得他博學或理智。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超越習俗: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

父權社會裡的男尊女卑文化,隨著多元社會發展,已經逐漸被翻案,取而代之地是兩性平等議題。平等議題在台灣已經開始紥根於小學生意識內。
最近以來,由於準備兩性平等題材,搜索了與性別相關資料,驚撇見到教育單位將該主題列入各中小學課程。此種作法是台灣社會邁入新紀元非常明智舉動。我會這麼說,乃是因為性別平等教育,包含範圍之廣大並非還未接觸相關文獻時所預設的。它包含了性害、暴力等的防範。這些內容,記得我過去受教育年代並沒有提及。當然,孩童時期的社會再加上農村社會思想的封閉,不僅學校護理老師教課時避重就輕,家庭裡長輩根本連提都不提,或許應該說他們認為提到隱私處是很羞恥的事。特別是女孩子在傳統時代,幾乎屬於男人的附庸。因此,女性的一生只能聽天由命,完全無法創造自己的未來。傳統諺語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一種父權社會掌控女性命運的年代。
隨著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與紮根,女性可以創造自己的空間,可以掌規劃自己的未來。整體社會文化,亦會隨著女性細緻、堅忍著毅性格,開創出一個兩性相互包容與尊重的多元文化的社會。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勞而不獲:廣告點擊的網賺詐騙新花招

以點擊廣告賺取美元或歐元網站,應可說多得難以計數。它的吸人之處在看廣告(view ads)便有收入增加到帳戶(account balance)裡,招攬下線(reffer, rend reffer)亦能得到收入。蜘蛛式網絡人頭同樣成為站長經營該網站收入。此種稱為host bux的網賺卻存在詐騙新花招
想要理解雲端科技裡所謂 work at home 或 view advertisements賺錢的情形,我因此開始以google搜尋相關的 Bux關鍵字,及到伊莉討論區閱讀網友評論,並註冊了許多廣告點擊網站。
剛開始,可能無法發現些什麼異常,會員(member)帳戶(account)的確每天都在增加金額,只要有點擊的話。但是,欺騙手段是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它的方式乃利用我們點擊廣告後的請款(request payout)時,會扣一筆付款費用(withdraw fees),之後是淨額(net amount),有些扣回的金額,在小額時通常是看不到的,等到點擊數量金額提高,它的費用也提高的更多。扣完後,會員可以領回的金額,可能所剩不多了。如此,點擊者辛勞地花了時間、精神、體力、電費、網路費等去看廣告,希望賺取一點點美元或歐元;結果是一無所獲。最後的最大營利者還是bux的站長。難怪,網路上Bux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
在這個物價狂漲的時代,一般勞工階級想要靠一份薪水養活一家口,可能真有些困難。打開網路,看到網友PO出那麼多網賺消息,以及招攬下線的各種方式,心裡應該會被打動。然而,若真要參與這塊領域,請必須小心,事先了解該bux站的最小付費限制(minimax payout)以及扣款金額(withdraw fees)。至於申請款項後,的確能如實兌現與否,則需靠個人運氣和該站主的良心與道德了。而我比較建議將它當成一種類似玩電腦遊戲學習英文進行,而非讓自己心靈能量耗費於所謂網路財富夢幻世界裡。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佛教的財神爺:大黑天神

佛教亦有財神爺財神爺即是大黑天神,大黑天神即是財神爺
供奉大黑天神的的寺院在中國佛教界,可能不多見;但日本寺院則在每月都有「寶藏大黑天御開帳」的行事。換言之即是禮拜、供奉大黑天財神爺之儀禮。
大黑天神具有戰鬥神、廚房神、塚間神、和福德神四種性格。一般認為牠是大自在天、堅牢地天化的變化身。寺院內如果供奉大黑天神,並把每日所煮的飯菜供養牠,該寺中不僅能夠擁有許多常住眾,每天
                                                         (財神爺圖片來源: http://q.gs/1CVpn
的齋飯亦可以養活至上千個人眾。而一般民宅,假若專精供養,大黑天財神必定會給該人享受世間富貴乃至宫位爵祿。
關於供奉大黑天財神可令飲食沒有匱乏,根據經中說:曾經在印度佛陀大般涅槃處的般禪那寺,每日正常飲時的僧眾大約有100多人。春秋二時的一日,忽然間來了500位客僧。他們到時,正好是午餐時間;由於沒有事先告知,根本沒有多餘食物可供這些人。於是知客師通知掌理廚房的人:事情來得這麼倉卒,該怎麼辦?當時廚房內有一位在家的老阿嬤,告訴他,這是日常生活的瑣事,那需要擔憂。老人家於是多盛了些飯食,祭祀大黑天並告訴牠。大黑天聖人,你是入涅槃了;不過,你這些徒眾都還存於世間。四方僧眾至心的禮拜、供養你,請你不要讓他們的飲食有所缺乏。老母祈請完以後,請所有人及那500位臨時到來的人坐下,並按照寺內平常次第行食方式。奇怪地是,當行食的過程,食物卻能夠滿足全部人們。如此可見大黑天的功德力。
大黑天神因為具司飲食的職責,財位、福祿無量;因此被尊稱為佛教的財神爺
各位如果受到物價上漲影響,不妨專心祈求這位能令人衣食豐饒,官位亨通的大黑天財神爺
牠的供養祈請文:
至心謹請摩訶迦羅大黑天神與諸眷屬,來降於此,受此供養。

咒語:唵!密止,密止,舍婆隸,多羅羯帝,娑婆訶。



(財神爺圖片來源:http://q.gs/1CVqO
供養結束:
可笑麤惡、攀緣覺觀,多不如法,惱亂冥眾,唯願慈悲,布施歡喜。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父母陷井:讀商業周刊一篇文章

商業周刊專欄內有一篇〈這不是你的錯〉。它敘述作者見到一住母親對已成年女兒的管教方法,從中論論及東方教育與父母親問題思維模式
普遍人平常生活經常會掉入一種負向,並引導夥伴、兒女、朋友、同事走向挫折、失落、灰心等向度而不自覺;心理學中稱之為陷井。如同其中作者提到他所遇到的一位研究生,從小到大學成績優異,一直到研究所以後,母親担心她找不到工作,沒有男朋友,以後會嫁不出去。母親的嘮叨幾乎都是負向思考
為兒女的將來担心,應該是每位為人父母的正常現象;担心正常現象往住成為一項多餘,無形中亦促使所担心的對象進入自己的思維窠臼。換言之,即設下陷井讓周遭的親友往內跳。何苦來哉!

 以下轉自商業周刊http://adf.ly/7yXAe

這真的不是你的錯!

在放長假前幾個月,我去我爸工作的大學找他,順便幫檢查一些他科學論文上的英文。碰巧,他一個認識超過30年的大學同學也在市內,順道來拜訪,一同來的還有她女兒。之前完全沒有遇過他們,但因為老爸要在辦公室打通電話,我就先進去房間跟他們聊聊天。
我對女孩的第一印象是她看起來很不開心。整個對話中,她幾乎都頭低低的,很少說話,而他媽媽則不停的講話。她看起來很挫折,厭惡聽到同樣不斷重複的負面字眼,但又無處可逃。
第二,雖然她比我小三歲,但她穿的像是一個35歲的圖書館員。在見識她和她母親的關係後,這也沒什麼好訝異的。她大概很少有機會自己去購物、看雜誌或是和朋友一起去看看這世界。時尚和社交技巧在她的養成教育中大概從來不是優先考慮的事項。如果是她媽幫她買衣服我也不會意外。
她媽媽說:
「我們剛從她之前的教授那邊回來,希望他能夠幫她找個工作。我是大學畢業名列前茅時認識你爸。我去年剛從中學退休,我現在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我這個笨女兒。很奇怪,她之前在學校很聰明,上最好的高中和大學,但在研究所畢業後,即便之前補習了兩年,她依然無法通過教師資格考。我叫她過幾個月後去考公務員,但是她跟我說她不想。我問她那她想幹嘛,她又說不出來。很奇怪,她明年就快26歲了,但是不知道她想要什麼。也沒什麼朋友,我很擔心她嫁不出去,因為她根本沒交過男朋友。你們年輕人到底怎麼了?為什麼你會不知道你想要什麼,從沒辦法獨立思考你自己的未來?為什麼她讓我這麼丟臉?」
老實說,在我坐下後那短短的十五分鐘,在我聽完她對她女兒不斷的抱怨、嘮叨、讓她女兒很難為情之後,我第一個感覺是想過去狠狠搧她母親一個巴掌。
不要再讓她尷尬了。更重要的是,不要再抱怨了,因為你知道嗎?你應該要好好檢討在過去20年你扮演父母這個角色的表現,因為你,作為一位母親,是你現在所有抱怨的事情中最應該要責備的人。是你讓她沒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沒有計畫、生活沒有目標、沒有達成你自己夢想的具體時間軸。
我們都知道人生中到處都有這種朋友、同學和過度保護的父母,他們總是不准他們小孩嘗試任何新體驗、新冒險、任何在真實世界中學習的機會。他們總是說:別想太多,拿高分、念最好的學校,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會自然變好。
別相信那些,那不是真的。
最諷刺的是什麼?在跟著這些觀念20年後,他們許多人進入社會突然發現這些不讓他們思考他們是誰,他們想要什麼,這些死背起來如何表現的觀念,對於在社會中如何生存和成功幾乎沒有關連。那裡沒有試可以考。
(2) http://adf.ly/7yZrj
在我求學和工作過程中,我很幸運可以和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年輕人一起念書和工作。多數亞洲人會直率的承認這個事實:平均來說,一個25歲的美國人或歐洲人會比一個25歲的亞洲人更成熟,更知道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
想想看:多數亞洲人有同樣的教育。我們背書、努力用功,然後考試。接著我們重複、重複再重複。多數職場專家會告訴你同樣的事情:什麼是職場上最有價值的特質?能夠持續成功地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好的上班族和未來領袖人才當遇到不同問題時,總是可以保持冷靜、專注,總是用不同的角度和資料來解決問題。他們需要保持彈性和創意。
獨立、會分析、有彈性、創意。我們亞洲教育有哪一個部分是在培養這些技巧?更糟糕的是,過度保護和思想狹隘的父母不斷重複說:用功念書,別想太多,考高分,不要談戀愛,不要太常往外跑,這不是讓事情更糟糕嗎?這些規則30年前適用在他們身上,不代表現在已變得不同的世界也適用。
在這樣教育的20年後,坐在我眼前這女孩,突然發現她自己25歲了、沒有好工作、沒有成熟的社交技巧,不知道她人生想要什麼,這真的是她的錯嗎?我坐在那看著她母親抱怨,我真的對她的情況感到很遺憾。她整個人生都跟著這些觀念走,聽她母親的話,總是拿好成績,然後突然間,她變得令人失望,並在家一直被念。她做錯了什麼?
我過去常跟朋友開玩笑說這是典型的「亞洲父母陷阱」:
他們不斷告訴你別想太多,別花太多時間在不是念書的事情上,別交男朋友。但突然有一天,當你25歲時,他們開始對你大叫,並疑惑為什麼你沒辦法找到人結婚。為什麼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常識?為什麼你沒辦法在現今社會跟別人競爭?
你他媽的是在跟我開玩笑嗎?猜猜這該負最大的責任真有這麼難嗎?我一直在想,有多少數不清,來自臺灣的聰明、有潛力、成熟和獨立未來國際領袖在全球職場上被大屠殺,只因為這些社會和父母帶來的無邏輯懶惰不負責教育態度。
別誤會了,像這種情況,當一個孩子已經18歲,卻還沒有實際的成熟專長時,教育體系和父母應該要自我檢討。
但.......
在18歲之前,當所有人生中重大決定不是你自己決定時,我真心的認為這不是你的錯。但是,當你22歲,當你已經念了四年大學,並以一個成年人的身分去探索這個世界,去試著修你喜歡的課,參加你想去的社團,體驗生活中你可以選擇的每個時刻,但依然沒有進步,或依然選擇待在家,等著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那個部分,就真的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責任,更別提你是25歲的話。
在她媽媽整個聊天中有次停止嘮叨時,我仔細的看著這個女孩。在那個依然失落、疑惑的年輕女孩臉孔後面,是代表她生氣、挫折懷疑的怒視,而隨著和她母親沒有建設性的關係持續下去,這只會變得更糟。這是一個快要變成女人的眼神,體認到不是所有媽媽說的話都是對,而是時候該反抗、抗爭和取得控制權了。
我悄悄祝她好運。她媽媽在未來幾個月應該會很震撼。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該生或死:從電影空中之鳥(A Brid of The Air)談動物生存權

許多流浪狗大肆橫行於街上,無人看管可能導致病根源與妨礙交通。為此,政府相關單位曾大量捕捉並施行安樂死;此種動作,似乎解決環境問題,但也遭受動物保護協會不認同。
動物,跟人類一樣都有其生存權力與空問,既然牠們出生到這個世間。空中之鳥(A Brid of The Air),雖然闡述一對男女之間藉由一隻不知從何處飛來的鸚鵡鳥,而彼此有了親近機會。然而,它卻帶給我們另類省思。
空中之鳥(A Brid of The Air),男主角是一位高速公路救急維修員,女主角是圖書館職員。女主角縱希望和男主角交往,但男方是不願意的。由於為了替鸚鵡尋找主人,雙方開始有了近距離的接觸。有一次因緣,男方邀請女方一出去工作,路上有一條流浪狗被來往的車輛撞傷並痛苦伸吟。男主角不但沒救牠反而不願意看到受苦,拔起槍殺了。女主角因此離開原來住處與停止手機門號。她不能原諒,他竟會如此殘忍殺了一條受傷的流浪狗。或許,我們從另一角度看男主角抱著一位車禍傷亡者讓她躺在自己懷中去,應該完全想像不到殺車禍受傷的這件事。最後,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她看到他小時候相片裡的一條,終於理解為何他會有這樣的行為。
動物,為何會成為過街喊抓的流浪兒,最主要原因應該是遭到主人的棄養,從喜歡到不喜歡並隨意丟棄到荒郊野外。牠們為了生存下去,當然需要到有人煙地方,才不致餓死。如此,牠們卻帶來許多影響。儘管政府制定許多不可棄養相關措施,仍然無法抵制動物被棄與無人看管下而產生後代。
於此,我們應該認同,動物牠們也有命,牠們也知道痛苦感覺,他們也有生存空間。 一般講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六道眾生各隨其過去所作的業,出生到屬於自己應得的地方。並在命終之時再跟隨此生的習性再去投胎。換言之,每一道眾生都有生存在這個器世間權力,一直到果報體結束。如果,因為某種意外,不到壽終之時而去,仍然是非命死,非壽終正寢而,同樣需再接受未完成的果報。所以,在尊重動物生存權力當下,如何不替牠們行使安樂死應該是一體的。
電影:空中之鳥(A Brid of The Air)http://adf.ly/7tvLb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大死大生:電影1000字(Movie:A Thousand Words)與生命之旅

一千字A Thousand Words),一部充滿生命意義與社會關懷電影。它雖然以喜劇呈現給觀眾,劇情內容卻充滿零極限(Zero Limit)所倡導:對不起、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I am sorry, forgive you, Thank you, I love);或宗教界中的愛、慈悲、感恩、寬恕、包容。
一千字(A Thousand Words)電影裡的主角Jack,是一間公司的高級主管,為了爭取一位禪修指導師的合作,他參加了禪修營;然而,在禪修進行中,他採取各種行為希望引起靈性導師的注意。當他和行者走到一顆菩提樹下時,Jack的貪欲、謊話本性再度展露。是偶然或事實,每當Jack說一字或一句話,葉子立刻脫離菩提樹。見此狀後,Jack非常生氣,即拿了一支斧頭要砍死其樹;然而,他並沒有成功,樹葉落的更多。靈性導師告訴他,這是對他的懲罰;只要他一說話,樹葉全部從樹上掉落時,他會死去。
為了延續生命,Jack開始禁語。當然,禁語過程得罪許多同事、客戶等。他曾認為布施給貧者或幫助人或許可以彌補罪惡,於是四處去作形式上的施食物給流浪漢,樹葉依然掉落,只要他開口說話。三天後,禪修指導師回來了,Jack為此事找他,希望獲得協助與回答。禪修導師只告訴他,保持內心的平靜,沒有人能夠給他任何答案。得不到解決當下,Jack心灰意冷,乾脆再度跑到其樹下大聲嚷嚷,他的一位同事,知道內情並不希望他因此死去,即將他打昏,並在Jack嘴巴貼上膠布,希望藉此挽回性命。
隔天,Jack醒來,靜靜地走到樹前祈求懺悔,及澆水。他似乎有所領悟,便去向朋友、母親、妻子、同事說感恩的話,並送財、物給往昔曾經向他服務過的店員。最後,跑到一座墳場,於一處墳墓前跪下,向該墳碑主人(上面註的Mac Jack應該是他父親)說了一聲對不起。這句話說出口後,他死了。不過,奇蹟地是,葉子已經完全掉光的菩提樹再度長滿了葉子,他也重生了。此後的Jack,好像,他在禁語期間對客戶說的:Life is a journey,他重新開始了他的生命旅程。
禪宗公案裡面說,人要大死一番後,方能覺醒,或是大死大悟等話語。千字言A Thousand Words),裡面,Jack平常生活處事態度,應該可以說處處充滿小我。等到他大死再生以後,心境和生活是完全轉化了。
http://adf.ly/7oCzW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寄雨舒宸


是多麼可愛
人見人愛
多少人們
因妳而拼命


是多麼可恨
沒妳可難生存
經濟恐慌時代
多少家庭
因妳而破碎


是多麼深奧
行者不能捉持
亦不能不擁有

沒妳
色身朝不保夕
有你
則心慌律法因果


決定全部五欲樂

非生命全部
是許多夢寐求者
豐沛生命力
不可能是妳


何以能讓人因妳
攜帶全家老幼
命喪黃泉


何以能讓人因妳
而存在
白髮人送黑髮人





該如何說........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地瓜葉被老烟槍毒死了!!!!!!!!!

地瓜葉何辜,竟被二手烟給嗆掉90%生命?
陽台的地瓜葉一早醒來,只剩兩片葉子於鮮奶盒內,其餘的都枯死了。她的凶手不是別人,是隔壁一支老烟槍,只因她這幾天都在家毒害特別重,地瓜葉因此吸了二手煙。盒中地瓜葉培養土為每天研磨的咖啡渣,地瓜根來自每次挑菜後的地瓜莖。她未受害時,葉子之嫰綠,好像剛從母親肚子裡誕生到人間的幼兒,充滿朝氣與活力,猶如向宇宙間宣誓:我願意開放我的生命力,活出全方位的生命面向;將所有的喜悅、平安、和諧、寧靜、自在傳遞給有為、無為的一切。然而,她還來不及將願力、愛、關懷釋放,卻險遭滅頂了。
老烟槍可能不知道,他藉著萬寶路、長壽、或雪茄做慢性自殺動作時,周遭的前、後、左、右鄰舍已經因為他也走向慢性自殺的道路。
曾經聽到朋友討論:佛、道二教所制的不飲酒,是否也該包含不吸煙和檳榔?有些人認為:不飲酒與煙、檳榔無關。也有人認為:它們之間惜惜相關。何以故?不飲酒屬於遮戒,目的是酒中的酒精成份會使亂性與傷身。同樣地,香煙是肺癌根源,口腔癌的禍患通常是吃檳榔。何以禁酒還放緃香煙檳榔地瓜葉之差點命喪黃泉的反應,即是一個很好例證。她都遭受如此命運了,何況是人類?
請看:正在開展生命力的地瓜葉,被老烟槍毒成這樣了。還好,今天的菜又有地瓜葉,新補上的莖梗,祈望能夠再度帶來豐富生命力。

吃糙米飯較健康



 


糙米雖沒白米好吃,營養成份高於白米。請多多選擇食用,特別請挑選台灣農民耕種的濁水米、池上米等等


吃糙米飯較健康 台北市9成業者未供應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吃糙米飯是攝取全榖類最簡單的方法,但全台北市高達9成外食餐廳不供應。 
 董氏基金會在本月間針對台北市12個行政區100家包含便當、自助餐、素食業者調查,發現近9成業者未供應糙米飯,僅4家有提供糙米飯,另有8家提供五穀飯、十穀飯或小米粥等全穀主食。 
 該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衛生署公告新版飲食指標,國人應有三分之一的主食來自全穀根莖類;多攝取包括糙米在內的全穀類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多種慢性病以及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亦有助於體重的控制。 
 許惠玉指出,糙米由於表面存在有米糠層,粗纖維比較多,煮飯時比較難吸收水分,因此口感較硬,也沒有黏性,一般人較不易接受,可以在煮飯前適度地延長泡水時間,但不要超過3小時,使糙米多吸收水分讓纖維稍變軟,另炊煮時也建議比白米飯添加更多的水,煮熟後馬上進行適度攪拌、鬆飯,再悶至少三十分鐘,米飯會變得更香甜可口。 
 她說,糙米含有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木酚素、谷維素、膳食纖維等,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多種慢性病有很大的功效。 
 根據衛生署新版的國民健康飲食指標,建議三餐以全穀為主食,同時,至少應該有三分之一為糙米。

本文出處:《新網》 http://adf.ly/7rScL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BOSS COFFEE:一步一腳印

一步一腳印,一步一個坑,步步分明。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勉勵人們行事要步步踏實,步步為營。
BOSS COFFEE位於八斗子的一家咖啡館,若論當地咖啡館子,它可是第一家。剛開始經營時,BOSS每天駕著一部流動咖啡館,到八斗子附近販賣,一段時間後,即在長潭社區內租了一間房子,供應附近居民民及遊客香淳咖啡與美味特餐。然而,好景不常,受到都更影響,原本租的房屋被迫拆除,BOSS必須搬遷。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在舊鐵道邊的一位原住阿伯,願意將房子租出。BOSS於是定居下來了。而且,除了擴大經營,為了方便遊客餐飲,特地增設素食料理。
BOSS的經營即本著一步一腳印精神,雖歷經可能無處容身的處境。為了自己理想中的咖啡館,BOSS面對一切挑戰,並處理它,這亦是成功原因。
佛教經典《法華經》載:「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一乘道可以實踐六度萬行菩薩行,亦可以觀察身、受、心、法的四念處,亦可以是古仙人道的八正道。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依照這些方法實行,便可以證得佛道、證得聖果。同樣地,若就世間生意經而言,何不也是依照古人經典名言:A PARSNIP HAS A PITBOSS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展示。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讚!讚!讚!啥米都麼讚!

!一般指著一位朋友職位升遷或心享事成,乃至出生、宇宙各種事物的美好等。而臉書 FACEBOOK遍行全球的當代,「讚」似乎已經失去根本情結。


有一位朋友在FB上留言請問其他網友:按「讚」象徵什麼意思。一位朋友則回應:表示連結、讚歎、溝通等意義。FB上按「讚」的確可以是連結,可以是鼓勵。但,可以說它已經四處猖狂了嗎?曾經有一位朋友在臉書上PO了:某某人的媽媽,XX日往生了。結果有幾位網友按下「讚」。不久,又出現:XX因XX病住院。按「讚」的人當然不少。


生與死為人類及宇宙萬物自然性,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生可以是「讚」,死也可以是「讚」;因為這是恆順自然法則,時間到了自然該滅。不過,以目前民間傳統,都還是讚生、哀死。當一位對死視為忌恚者,看到自己在臉書上PO了自己親人往生或住院,而被認為是「讚」時,心境是如何?


普賢菩薩十大願裡有:稱讚如來、隨喜功德。隨喜讚歎是以善事而言,隨喜亦是從善如來。但,FB的「讚」是否也該從善如流呢?應該也是考驗我們在FB上PO文一縱即逝迅度之下,是否以真誠之心去觀看朋友們PO出的文章內容,而非啥米都麼 「讚」 。

老船長:用生命連結宇宙自然的創作家

老船長,一位長年與海為伍的老漁夫。出生於八斗子長潭社區的他,因為老天的安排從小即進到那個宇宙生命一部分的大海。賴海為生,靠天吃飯,或聽天由命的農漁民傳統思維模式,並沒有因此埋沒老船長好學和創作的藝術天份。


經濟因緣,老船長必須顧起全家大小肚子的責任,十餘歲的青少年,正當其他玩伴在國中教室裡啞啞學習及念著「This is a book. That is a desk.」、「ABC狗咬猪」的時候,老船長則在藍天碧海之間盼望著可以捕獲滿艙漁兒,讓夕陽伴著漁火而歸。日積夜累,他和大海之間不再是為了顧飽肚子而奔向大海,向海洋天使索取生活物資,反而是將自己的生命與之融為一體。
海洋,一處大自然淬鍊的宇宙產物;它養活多少漁夫一家生命,它滿足了許多饕客們的口欲,它恢愎多少能量匱乏者之精氣,它亦吞噬許多英雄性命,大海之生命潮流隨時等待人們去賦予。



無垠海洋
因風而浪作
吞千江而磅礡〈海洋〉


浪起濤聲韻如琴
海洋陸地此線明
月圓月缺若人世
退潮岩現滿潮侵〈海岸〉


人生如大海
潮起潮落
我最有感受〈浮子〉


天下太平似海洋
和睦相處生陽光
蜚言非語厲如風
推波助勢浪高漲〈浪平浪起〉


冬雪夏螢隨月流
凡靈汲汲奮埋頭
利名爭得渾身病
過客方知萬事修〈悟〉



諸如此類文學詩詞創作,老船長林福蔭通常奔向大海懷抱時,發自心中對海、宇宙、自然等等的感情而賦予生命;漁閒之時,便擠出水彩,拿起畫筆刻畫出潛意識內對宇宙自然的情懷。
老船長啊老船長
海洋靈魂伴隨你
知海莫若老船長
宇宙靈性你賦予
福海源於八斗子
蔭蘊宇宙恆古存


老船長林福蔭在宇宙中雖不足絲以言喻,但前往八斗子長潭社區親近大自然,祈求土地公伯保庇時,請別忘了,拜訪老船長的創作小天地,品味老船長勇敢挑戰生命的故事。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保庇!保庇!土地公伯啊你著保庇!

 土地公伯啊!請你著保庇。台灣各地角落,都可以看得到牠老人家的身影,所以即有「田頭田尾土地公」說法。當然,各地區塑造出來形像,大約都是長鬍子的一位老人家。基隆八斗子潮境公園長潭社區內的福舊宫土地公,雖然也和其它塑像一樣;卻沒有金光裝嚴其身,而是如同當地原住村民一樣,一份樸實、和譪仁慈,並用著歷經浪濤歲月容顏笑容,敞開胸懷接迎各地遊客。

福舊宫供奉之土地公伯的職責,跟其它各地同袍不同地方為:牠必須護駕漁民安全航行於大海,及庇佑他們可以滿船而返,令全家衣食無缺的燈塔。本宫土地公伯,原本座落於海洋科博館現址,海洋科博館規劃以後,牠被迫遷居到更接近海岸,如同當地居民需要禮讓科博館的成立一樣,遠離讀海的悠遊生活。促使土地公伯又多了一項擔負遊客的心靈導航者。
滿面笑容的土地公伯,值得尊敬、禮拜,當然源自任命朝廷稅收官,對百姓的愛護、慈悲幫助,居住在潮境公園內的牠,則替代了普遍海口人文化以馬祖為保護神的習俗。
原住民的福德正神,受到當代社會都市規劃影響,也許隨時隨地可能被遷廟;然而,牠仍然笑容長掛臉上,隨緣自在遷居十方四維、上下虛空。敞開胸襟任憑群生來向祂祈求:土地公伯啊!請你著保庇,保庇我快找到頭路,保庇我的厝不會受到都更而摧殘!保庇我家大大小小正向的精神能量永遠像大海般深、廣、無邊際的飽滿。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論文代寫,保你畢業

論文判決畢業的研究生,做最後努力階段的時候了。最近每次上網收發email,都會跑出「論文代寫」的廣告。點擊進入了解情況,價碼還不低,只要付錢,一定在期限內「保你畢業」。
曾經在網路一篇文章裡,讀到發文的作者在學生時代,因為家裡經濟不理想,課餘之外,便去打工。後來,有學長介紹他一份打工機會--論文槍手。所以,他不僅有多餘收入,還看了更多的書。
提出論文,碩、博士學位正式取得,這是教育優良傳統,目的在整合學習過程的認知與理解。以論文作為畢業依據的優良傳統,在金錢代寫商業之下,已經失去它的意義。有錢學生花錢畢業,窮學生需靠努力,並沒有什麼不好,反而鼓勵窮學生更奮發向上,勤於學習。但也喪失教育本質。
本人過去申請的歐洲體系教育,他們有兩種碩士學位提供學生選擇,一種以「修學分」為主,一種是「提論文」。修學分碩士學位只要利用一年或兩年時間,修完規定學分即擁有碩士資格;畢業後,若希望攻讀博士學位,則需提出一份研究計劃案,並找尋相關指導教授,教授通過,入學就沒問題,這也是提論文的碩士學歷。
前一陣子,與某一所大學教授提起相關問題,他回應:到政府相關部開會時已提出這項方案。但願教育體制會改善。因為他自己也發現學生確實有找人代筆情形,而此類學生,平常在課堂上的表現並不好。
以文憑認證實力的社會,可能延伸出:拿著文憑應徵工作後,無法勝任,壓力重重,從此導出一些心理、精神狀況,這可不是好玩的。因此,唯一保你畢業及勝任工作者的路線,是自己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口袋要深,教職能談?

教授的口袋一定要夠深嗎?對教授來說,是一種非常諷刺的問題。幾天前臉書(facebook)分享出由聯合新聞網(Udn)發佈的一則文章〈嚴震生:口袋不夠深,免談教職?〉。內容無非談論幾位教授利用申請國科會研究計劃案,提高報帳費用以飽嚐私囊。

讀到這則新聞一方面不覺得意外,一方面替今日教壇婉惜。不意外地是:「貪求無厭」成語思考。貪字,漢語大辭典第一項解釋即以貪財呈現給讀者。貪求無厭,乃指人們貪圖利益,沒有滿足的時候。民諺亦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或無貪不富之類的。如此,以平常人心態來看杏壇人士,他們如果將教職視為謀生工作,將知識作為賺錢工具,在「有利可圖」之下,運用既存之職位如同一所公司行號作、報假帳,似乎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而替教壇婉惜地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出自《論語》的千年古訓,流傳至今日,若只成為朗朗上口,賣弄文筆的詞澡,是浪費了文化塊寶。古代士、農、工、商各行業的排列,顯示出人們對教授們尊敬,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子弟的好模範,因此,經常以一位聖者的標準來規範他們。然而,演化至今日的杳壇,倘若教授們把人民辛苦納稅而來的國家研究費,淪落成個人圖餐飽、搞名利的搖錢樹,完全搞錯了!全部辜負家長、子弟們、國家的期待了!


再談貪求無厭的成語,它是古人歷經各項生命經驗而來的智慧,《左傳》中說:「大夫多貪,求欲無厭。」清朝鄭燮的《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求無猒,窮民將何所措足乎!」佛經中亦說:若貪求無厭,會遭人嫌棄。道經中亦載:「不得貪求無猒,積財不散。」倘若,杏壇人士學習一般企業界作假、報假帳,以圖利為目的,那麼何不選擇從商,以謀取更多利益。再者,我們若從政府措施看,中研院單位往往提供教授們一份優沃研究費用,只要能夠申請上國科會,教授們生活開銷應該都沒問題,目的希望他們好好提出一份研究來提昇人民各項生活。根據個人理解,一份國科案的申請設備,可以含概電腦、攝影器材、交通等費用,就像這次嚴震東提出的便當也包含在內。若從另一角度思考設備補助,電腦在今日社會已經相當普遍了,申請者應該老早擁有一部了,那需因為所申請研究而重新置一部,乃至其它攝備亦如是。這樣一來,是否國家研究補助方針出了漏洞,讓教授們有洞可鑽?以此一論點,教授的口袋必須要夠深,才能夠裝得補助,最好準備一個大麻袋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請不要忘了,並非每位教授都像新聞上報導的這些教授們一樣,致力於人民福利的窮研究者也有。請不要因為一粒老鼠屎而壞了一鍋粥。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蟑螂100隻在我身上爬,我就自殺?談樹林一日兩起自殺5條人命之報導


兩天前,在臉書Facebook看到一位學生跟其他同學對話,內容談到如果有100隻蟑螂爬到你身上時會做何處理?其中有一位學生回答:假如有100隻蟑螂在我身上爬,我就自殺。看見這則對話,我馬上給他回答:生命這麼脆弱,100隻蟑螂即可買下你的生命?


現在在華視新聞電子報內讀到一篇〈樹林2起自殺,衛生局籲多關懷〉報導,同一時間內樹林消防隊接收到2起自殺案件,總共喪生5條人命。一起是因為卡債問題而輕生,一起應該是功課壓力重或其它因素。何以生存於現在社會的生命這麼不值錢,卡債、壓力、情感、寂寞等即可以買到一條人命?


記得台灣民間有一句話:生命無價無論用多少財富都買不到的一條生命,那可說不要即不要?何況從小受儒家教育的我們,應該都不會忘記:「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佛家也說:「人身難得,今已得。」影響中國文化深遠的儒、佛兩大家都異口同聲認為,愛惜自己,珍惜難得的生命



或許民間同樣有一句話:「死了一了百了,死後會比活著還快活。」真是如此,死了什麼事完全解決了嗎?死後反而會自在嗎?若從因果理論(中國民間是相信有因必有果的思想),自殺屬於殺生行為,雖然不是殺別人,但是殺了自己同樣屬於殺人,死後仍然需要接受果報。從死者親屬立場,當我們死後,親人至少自己的父母親、兄弟姐姐等等,他們那份悲痛,我們忍心嗎?從小到大,經常從報章、雜誌、電視、菜市場的話語內聽到這麼一句話: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白髮人送黑髮人。
此外,再從自殺者角度,當自己想自殺時,必須是心理失去平衡點,因而希望自殺。處於非平衡之下,死了後是否「含恨九泉」。何不再進一步想想,其實這個世界還是很可愛的,因為它處處充滿著愛,及很多關心我們的人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茶經!咖啡經!生活經!

休息一下,來杯咖啡吧!一聲親切招呼、一杯香醇咖啡、一身疲勞抛腦後。
咖啡,在許多家庭裡已經取代了茶葉地位,市面上各廠牌和各類型咖啡機,從全自動到復古式都有。因為自動咖啡機帶來的便利,和咖啡本身具有提神功用,因此,幾乎成了飲品中的寵兒。
茶葉,一種具有中國風味的天然飲品,唐朝時代的日本僧人榮西(1141-1215)到中國學習禪法,並將中國泡茶文化帶回日本。榮西不但精通醫術,也特別注意茶的養生之道。日本建保2年(1214),源時朝將軍患病,榮西送親作的《喫茶養生記》,闡述喝茶具有遣果、消食、快意之功能,「茶道」開始盛行於日本。
茶道」的精神,客人只能正身端坐,不講一句話,仔細欣賞主人煮茶、沏茶、奉茶各項動作,之後細細品嚐,完全沉浸於一份安掙和氣氛裡。此種品茶方式,目的是在練習內心的平定,不心浮氣躁。
咖啡,100多年前清朝末年時代,第一批咖啡幼苗從外國商人傳播到台灣土地上,直到1913年台北市現在228紀念公園位址內第一家咖啡館成立。1990年以後,第一家連鎖店崛起,各地品種的咖啡亦隨之進品,漸漸地品嚐咖啡風氣遍及台灣各角落。
在沒有自動咖啡機之前,喝一杯咖啡除了烘培外,尚需研磨、煮咖啡、奉咖啡。然而,在這過程中主人仍然需要存在專注與細心,換言之,即是一份詳和安靜心思,才能煮出一杯好咖啡。

煮茶與煮咖啡的精神,可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化影。當我們煮茶、喝茶或煮咖啡、喝咖啡的安詳和寧靜、專心和專注的心情,仍然能夠維持生活日用,久而久之,茶經、咖啡經、與生活經都會是一種自然的養生之道。


別忘了!當讀書、寫論文、工作一段長時間以後,站起身來動一動,順便來杯咖啡,或一杯茶化解生活上的疲勞,再出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2%96%E5%95%A1

http://www.taiwancoffee.org/SpecialR_3.asp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要不要在部落格Blog加入廣告聯盟再廣告行銷?

部落格Blog要不要加入廣告聯盟,然後取得一些廣告行銷標籤放到Blog上?點閱了一些相關資訊,有些版主主張不放,不放理由是妨害讀者視訊。贊成的版主則認為有些廣告商提供的廣告,設計的還不錯,放了這些廣告可以為自己的blog增添色彩。
自由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個人意見,同樣可以自由地發表高論。往昔,本人站在不贊同立場,當然考慮觀點與主張不放者相同。但最近以來,再度查閱許多相關廣告聯盟資訊,覺得放置廣告沒有什麼不好,一樣可以提供大眾一些消費資訊。只是放置廣告跟Blog的語言有些類似,也就是一項誠實問題,不需要為了增加收益而採用非法途徑----自動點擊軟件。因為廣告商化錢放置廣告目的,無非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昧,從中獲得銷售目的。此外,廣告的性質,亦會深植人們的潛意識裡,如果看到一些不雅廣告,像色情之類,引起網友想入非非,或放置不實的釣魚網站,讓網友希望從中得到資訊而點擊,結果進入以後便出不來。記憶猶新,在電影生命之樹(Tree of Life)剛上映不久,我上網查閱。很多網站揚言可以免費觀看,甚至完全下載,當進入以後,不是一些色情相關網站即是掛羊頭賣狗肉網站。之後,看到該網站,再也不會點擊了。
澳洲(Australian Ad Toll)一個廣告聯盟,它的網址版面已經改版了,發現有些網友仍然提供舊版教導網友如何註冊。進去後可能會找不到,它又是英文版,因此提供資訊供參考:
網址:http://www.clickbooth.com/ 進入後找右邊 blog點擊,看到有個 register as a publisher 再進入。再依據其內容指示填寫資料。


心六倫:職場倫理篇(將Blog加入廣告聯盟,如果屬於在家兼職,那麼職場倫理應該是需要的:「彼此照顧,互相關心〞 心六倫是一個新的倫理觀念,是一個從傳統延續到現在的一種思維。在職場中,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努力扮演好他的角色,那就會進而凝聚成一個讓社會和諧、社會永續、社會安定很重­要的力量。」)

部落客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Blogger)

Blog應該已經屬於一項部落客與網路廣告行銷的賺錢科技產物。許多Blog版主結合了Adsense,即是運用部落客放置廣告,只要有網友點擊廣告便可擁有微薄利潤。基於此種利潤底下,喜歡玩blog的還是大有人在,儘管Facebook(FB)潮流襲擊全球。
跟隨廣告商與blog版主的利益互動,廣告點擊亦成為網路賺錢熱門話題。點擊廣告,仍然需要體力與時間,因此搜尋Google,各類自動點擊廣告軟體亦隨之出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運用點擊軟體衝高blog本身的人數,或採用它自動去點擊放置blog上的廣告,都不被廣告行銷商者所允許的。不過,為了能夠掙取必存金錢,仍然有人為之。
至於不利用自動軟體灌水衝高人數另一方式,除了社交範圍寬廣外,還有一項不僅是內容要火辣,遺詞用字也需要帶有葷味。由於此種辣辣口味能夠吸引廣大網友興趣,因此有朋友曾經給予本人建議,內容與用詞上必須加入上列兩種辣與葷味道,你的blog方能很快衝上天。我拒絕朋友善心建議。拒絕理由是:Blog也是一種大眾傳播工具,當一個詞與字放置並發佈到網路,瀏覽者完全不分階級和年齡層級,特別現在一些學童一放學回到家即是坐在電腦前,開始上網。這些語言必然深植入瀏覽者心田中,影響他們善良種子。此外,大眾傳播工具,亦應担負淨化社會人心的責任,一旦擺進與葷、辣的言詞,將污染人們心靈,如此,將促使心靈環保品質的低落,無形中整體社會風俗亦隨之淪喪。
為了能夠擔待起傳播工具對於廣大群眾的利益與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心靈環保,部落客的語言,還是能夠具備:誠實的語言、不說他人是與非、不毀罵他人的言語。踏踏實實地經營


族群倫理代言人蕭萬長 〝以利他為出發點〞 台灣是個很可愛的地方,我們有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現在還有外籍新娘;不同的族群,各有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語言、背景,大家該如何才能和諧相處呢?一定­要靠我們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盡好自己的本份,同時以關懷、博愛的精神來關心別人。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走在台北的街頭(三):貧民窟青年與奇女的約定


Mengesh 因為印度那位2500多年前以擔「黃金」為職業的賤民種姓,也可以開發出內心靈性與成為聖人的同族感到自豪與興趣。於是詢間著奇女說:「他是如何成為聖者?又是在怎樣的因緣底下開發出內在的靈性?」
奇女回答說:「他名字叫優婆離,出生在2500多年前的釋迦國,他平常是為那些王宫貴族的剎帝利種姓服勞役,當然這工作也包括了清理糞便。」
「釋迦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Mengesh有些好奇的反問。
「我也不很清楚,但根據曾經讀過的資料,釋迦國在那時候的印度屬於一個小國。」奇女回應著。
「好,那請你再繼續告訴我那位優婆離的故事吧。」Mengesh請求著。
奇女說:「好的。那時的釋迦國,有一位王子抛棄了王宫的榮華富貴和妻子跑到深山裡面去修行。據說,他修了六年苦行以後,到尼連禪河中沐浴並接受一位牧羊女給他喝的一杯羊乳,便到一顆樹下禪坐、冥想。一直到有一天的夜晚,星星的亮光高掛著空中時刻,他覺悟了世間的一切,都是一種生與滅的緣起性。只要是存在的物質都會消滅的。」
Mengesh說:「就像我們出生到這個世間來,最後也會死去,是嗎?」
「是的。」奇女回應著,並繼續說道:「他開顯出自心的覺性之後的有一天,回到他的國家去乞食。在他離開釋迦王宫,準備回到居住地方的半路上,有一些王宫的年輕人跟了過來。這些人是他的父親為了能夠顯赫他的地位而派遺來的人,讓他們成為座下弟子。」
「這些人真地都這樣捨棄了宫廷富裕生活修行去了嗎?」Mengesh發問著。
奇女再說:「沒錯。而且,他們都把自己身上所帶的一些珠寶、衣服等貴重東西全部送給了優婆離。最後連馬車也給了他。」
「真好!這樣一來,優婆離變成一位富人了。」Mengesh完全進入了位子替換的幻想中,感覺自己好像是那一位奴隸。
「不過,優婆離並沒有接受那些財富,卻是請求釋迦佛剃度他成為座下弟子。」奇女打破了Mengesh的幻想說道。
「他真不簡單。如果是我,我一定拿著那些財富去蓋棟別墅,我爸爸、媽媽也不用那麼辛苦去賺錢。」Mengesh不好意思地說並反問著:「他的請求有被接納嗎?」
奇女看到Mengesh回神後接著說:「有的。而且根據一些書上的說法,釋迦佛為了打破印度社會種姓傳統,以及避免那些王室來出家的弟子生起種姓高貴的高慢心,因此剃度貴族弟子之前先剃度了優婆離。」
Mengesh 好奇地說:「那些王宫子剃有讓釋迦佛這樣做嗎?」
「不能確定。因為有些書籍有另一種說法。」奇女回答:「那些釋迦族的弟子們自己請求佛陀最先剃度優婆離。這種做法,可以除去自己以高貴種姓自居的驕慢心靈。」
「對啊!對啊!那些有錢人、高官吏使就是瞧不起我們貧民窟出生的人。我們也是人,我們同樣存在著高級的靈性啊!」Megnesh低聲地、有些抱怨地喃喃自語著。


經過了公車上的因緣和好奇心驅使,Mengesh和奇怪的女孩有了進一步的談話。在這對話後,面對著奇女,Mengesh不再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反卻是與奇女之間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彼此之間有任何興奮或不愉悅等的情緒,都能夠敞開而論,沒有所謂的避諱之類的,儘管兩者來自不同的國度與家庭背景。同時,他們之間約定並期待著下次能夠再度見面,彼此交換誕生國的文化與傳統習俗。